了解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以下将详细介绍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、测量方法、影响因素以及体温异常的原因。
成人正常体温范围
口腔温度36.3℃-37.2℃。
腋下温度36.0℃-37.0℃。
直肠温度36.5℃-37.7℃。
儿童正常体温范围
口腔温度36.2℃-37.3℃。
腋下温度35.9℃-37.2℃。
直肠温度36.5℃-37.5℃。
老年人正常体温范围
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,大约在35.5℃-36.7℃之间。
时间因素
体温在一天中会有波动,清晨体温较低,下午5点到7点体温相对较高,波动通常不超过1℃。
性别因素
女性体温一般较男性稍高,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,排卵期较低。
年龄因素
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,儿童代谢率高,体温可略高于成人,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,故体温偏低。
情绪与运动
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,运动时骨骼肌收缩,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。
环境因素
环境温度的变化、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。
腋下测温法
将体温计放在腋下,通过测量腋下皮肤的温度来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。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℃以下,然后将体温计的探头放在腋下中央,紧贴皮肤,手臂夹紧,保持5-10分钟后取出读数。
口腔测温法
将体温计放在舌下,闭口含住体温计,避免用牙齿咬体温计,保持3-5分钟后取出读数。
直肠测温法
将体温计轻轻插入约3-4厘米,保持3-5分钟后取出读数。直肠测温是最接近人体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。
发热
发热是许多疾病所伴随的症状,如细菌毒素等致热原进入机体后,使调定点升高,体温可达38℃以上。发热会引起机体不适感,消耗体力,增加心脏负担等。
体温过低
在低温环境中,如果体温中枢的调节,使产热量不足以抵偿散热量时,正常体温就不能维持而逐渐下降。低体温症可能会导致心跳减慢、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甚至昏迷。
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因测量部位、性别、年龄、时间和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及时发现体温异常,采取相应的措施。体温的测量方法有多种,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正确操作,才能获得最准确的体温数据。体温异常可能是疾病的症状,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人体正常体温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1.口测法将消毒后的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舌下,紧闭口唇,测量时间为3-5分钟。
2.腋测法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,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,测量时间为5-10分钟。
3.肛测法让患者侧卧,将涂有润滑剂的体温计水银端轻轻插入3-4厘米,测量时间为3分钟。
4.耳温枪测温法将耳温枪探头放入耳道,按下测量键,几秒钟即可得出体温。
5.额温枪测温法将额温枪对准额头,按下测量键,获取体温。
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,具体如下:
口测法正常体温范围是36.3-37.2℃。
腋测法正常体温范围是36.0℃-37.0℃。
肛测法正常体温范围是36.5℃-37.7℃。
选择哪种测量方法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测量条件。例如,对于婴幼儿或神志不清的患者,肛测法可能更为合适。而在家庭日常健康监测中,腋测法和口测法则更为常用。
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一个动态的数值,通常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:
口腔温度
正常范围36.3℃-37.2℃
腋窝温度
正常范围36.0℃-37.0℃
直肠温度
正常范围36.5℃-37.7℃
正常体温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年龄、性别、昼夜节律、运动、饮食和精神状态等。例如,儿童的体温可能会略高于成人,而老年人的体温可能会偏低。
如果体温超出上述范围,建议及时就医,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。
低体温症,也称为低温症,是指人体核心体温长时间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,通常低于35℃。这种状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。低体温症的原因及症状:
低体温症的原因
生理原因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,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,或温度计测量不规范时,均会出现低体温现象。
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,如冬季在户外没有适当保暖措施,或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、生活。
疾病因素感染性休克、心力衰竭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,可能会使机体出现循环衰竭,心脏供血不足,从而导致低体温现象。
其他因素服用中枢镇静药,或药时,如会损害体温中枢,而药可能抑制机体体温调定中枢系统,引起低体温现象。
低体温症的症状
轻度失温体温降至35℃–32℃,出现颤抖、双手麻木、无法完成复杂动作、呼吸快而浅、皮肤上出现“鸡皮疙瘩”。
中度失温体温降至32℃–30℃,颤抖停止、语言有困难、思维迟钝、记忆出现问题、手不能使用、行走跌倒。
重度失温体温降至30℃以下,意识模糊、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、行走几乎不可能、语无伦次、行动毫无理性。
低体温症是一种需要及时医疗干预的严重状况,特别是在老年人、婴儿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。如果您或他人出现低体温症状,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miaomiao.net.cn/teseyiliao/21726.html
文章来源:admin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4-12-11admin
2024-12-10admin
2024-12-15admin
2025-01-23admin
2024-12-21admin
2024-12-11admin
2024-12-13admin
2024-12-14admin
2024-12-13admin
2024-12-11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2025-04-20admin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
13天前
28分钟前
46分钟前